
在集团公司成为全球粗钢产量第一的钢铁生产制造商的同时,宝钢股份目前也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钢板供应商。回顾宝钢这些年所走过的发展路程,从材料国产化到整车开发以及最近的新材料应用,都离不开与一汽-大众的精诚合作。

他1990年进宝钢工作,正赶上一汽-大众的国产化,当时宝钢与一汽-大众合作的同事几乎天天吵架,为什么?一汽-大众对钢板质量要求太高了,宝钢很难满足。而正是在“吵”的过程中,课题一个一个的被解决掉了。
宝钢股份汽车板首席工程师 鲍平
也正是因为一汽-大众在质量和规模上的严格要求,推动了宝钢在汽车钢板领域的技术迅速提升。如今,宝钢股份与一汽-大众首创“1+3N”的供应模式,用一个窗口对接、多基地对多工厂的近地化供应、配以属地化加工中心贴身服务,打造了一套最优保障、最高效率的供应链体系。
过去的30年,一汽-大众和宝钢携手共进,一汽-大众成长为中国最大的乘用车企业,宝钢也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钢板供应商。现在,双方正在通过数字化对接,积极探索汽车厂与钢厂在智能供应链领域的最优解决方案。
节能减排战“双碳”

在宝钢“黑灯工厂”背后,是双方合力建设的数据回溯体系,所有的工序流程数据,都被记录在数据库中,每一批次的产品质量和使用情况也都会被真实地反馈到双方企业,用于分析研究,从而实现进一步的提升。

据宝钢汽车用钢研究所韩非博士介绍,相较其他多款标杆车型,“白车身”减重约16%、减少钢板使用量57kg,在钢板制造阶段CO2减少排放约200kg,汽车使用阶段减少CO2排放950kg。据悉,一汽-大众也已将宝钢“白车身”纳入到新车型开发的参考之中。

除了大型国企的战略合作,也有新兴民企一路追随一汽-大众的脚步快速发展。当初背着竹篓来给一汽-大众送货的小作坊,如今已发展成每年上亿营业额的大型工厂。在这些供应商的背后,都有着一段和一汽-大众的美丽故事。
一汽-大众采购总监张明表示:“一汽-大众的采购有严格的门槛、有严格的技术要求、有严格的标准。对于那些有潜力的供应商,我们会帮助它们在工艺、质量、技术上达标,跨过门槛。在供应商跨过门槛后,我们希望它们跟着我们主机厂的发展而发展,尽量让它们不跑偏,甚至它们的发展要超过我们,它们的技术要更好。”
一汽-大众采购总监 张明
张明介绍,一汽-大众通过数字化管理,借助BKM系统(需求产能管理系统),强化预防式管理,建立供应商数据库和供应链地图,实现所有一级供应商和二级重点风险供应商的产能数据录入和管理。
在聚焦重点配件瓶颈资源管理的同时,同步开展CKD(全散件组装)零件资源保障、国产化零件认可保障、瓶颈零件资源保障、生产体系能力保障四项工作,支撑战略车型快速爬产,保障销售需求。

从当初背着竹篓的小作坊,到如今的上市公司;从初涉汽车板到如今成为全球最大汽车钢板供应商。可以说,30年一汽-大众国产配套之路,为中国汽车产业培育出了一条完整的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