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市正愈发呈现出冷热不均的两极化态势。一方面是新能源车高歌猛进,前十月产销同比增幅均超过180%;另一方面是燃油经济型汽车下滑明显,以10月份为例,销量前十榜单中,仅有三个品牌同比正增长。
难能可贵的是,创立时间并不长、车型选择并不多的捷达品牌已脱颖而出。前十个月,捷达品牌销量达到13.3万辆,同比增长15%,不仅傲立于同级车市,更远远跑赢大盘。
01
与部分每每销量过万即大肆庆祝的新势力相比,在捷达品牌,月销过万早已成为常态。品牌创立上市两周年,捷达累计销量已突破30万辆。
谈及市场表现,一汽-大众捷达品牌副总经理、捷达品牌销售事业部总经理王浩自豪地说:对比过去十年间在中国市场投放的新品牌,不论是销量还是份额,捷达在初创品牌里增长是最快的,无疑也是比较成功的。
一汽-大众捷达品牌副总经理、捷达品牌销售事业部总经理 王浩
实际上,捷达还在加速快跑。从近两个月市场表现来看,每个月终端交付量都在1.6万、1.7万辆左右,由此来看,全年完成18万辆基本没有问题。
“捷达表现非常抢眼,和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的平均表现相比要好得多。三到五线城市中,对捷达有着良好的需求。今年这么困难的情况下,捷达能取得这样的增长非常不容易。”代表德方股东,大众汽车中国CEO冯思翰博士对捷达给予了高度评价。
今年8月,捷达品牌销售事业部从一汽-大众销售公司大众品牌旗下划转到成都分公司,这意味着,捷达在一汽-大众体系内实现独立运营,未来发展有了更大空间。
随着体系升级,捷达正散发出更多活力。不久前的广州车展上,捷达展台成为最引人瞩目的网红打卡地之一。捷达品牌代言人黄渤也亲临现场,与展台中央的变形金刚玩得不亦乐乎。当他得知,这款变形金刚是由一汽-大众成都基地员工完全利用捷达VS7黑锋版Pro版车身部件打造而来时,更是大为赞叹。
在此之前,捷达与黄渤这对CP已引发了市场热议。二者同样的实力派,同样地在成长中不断壮大充实自己。随后,黄渤还兴致勃勃地与王浩一起,共同展示了捷达VS7两周年定制版,新车不仅对应现在年轻消费者审美需求,同时这也意味着捷达品牌将会开拓定制化业务。
02
市场开拓稳扎稳打,营销创新有声有色,旁人眼里的捷达发展势头步步高,但其背后的困难却是少有人知。
过饱和竞争的中国车市,谁也逃不脱内卷的漩涡。而其中“卷”的最厉害的,就是新产品竞争。
一定程度上,惟有新车才能带来话题,惟有新品才能带来增量。从前十个月经济型车销量统计来看,增量基本来自于类似吉利星瑞、奇瑞捷途的新车型。倘若按照新老车型切出两个阵营,可以明显看出,老车型基本处于零增长甚至是负增长状态。很显然,全新车型对老产品的侵蚀和替代作用在今年车市表现的格外明显。“喜新厌旧”已经成为中国车市的消费特征。
这对捷达的冲击尤为强烈。目前捷达覆盖两个细分市场:一个是紧凑级入门三厢轿车,一个是入门级SUV,三款车型都算不上全新车,难度可想而知。
但捷达硬是“螺蛳壳里做道场”,没有全新车型,那就在已有车型上做出新意。通过推出VS7两周年定制版、捷达VS5 2022款以及VS7黑锋版Pro,“三箭齐发”,提升品牌市场关注及潜客流量。同时,捷达品牌也重点从市场拓展方面寻找机会点,重点发力大用户板块,外拓下沉市场,促进“保客裂变”,深入挖掘重点潜力市场的销售机会。不仅有效破了圈,也提升了年轻用户比例。
一汽-大众捷达品牌市场部部长 刘万佳
“对于捷达而言,不允许任何一款产品在推出之后不能上量、不能走红”,一汽-大众捷达品牌市场部部长刘万佳坚定地说:“与其他品牌开发流程不同,捷达是基于用户的需求场景进行反向开发,这让我们推出的每一款产品都成为市场爆款。”
值得欣慰的是,三款产品之后,援军已经赶在了路上。“捷达正在积极推进两款新能源车的研发与投放,此外,在传统能源领域,捷达正在研发一款全新的SUV车型和一款全新捷达轿车。”前不久的广州车展上,一汽-大众销售公司总经理郭永锋透露,一汽-大众将进一步完善产品布局,助力捷达品牌形成轿车、SUV、新能源汽车共同驱动的产品阵营。
03
不仅是产品,就品牌而言,捷达也同样面临着破圈的课题。
2019年2月,源于德国的捷达汽车焕然新生,进化成为大众品牌首个子品牌,同时也是一汽-大众的第三品牌。它的加入,让一汽-大众多品牌矩阵更加平衡饱满,推动一汽-大众体系能力、市场影响力再上一个新台阶。
从一款车型上升为一个品牌,捷达品牌的初衷在于:帮助大众汽车撬开一个过去少有涉及的市场。按照品牌创立之初的规划,捷达品牌定位将低于大众品牌,目标消费者是追求性价比和品质的人群。
问题在于,从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短短两年时间里,中国车市已经彻底变了模样。即使最大胆的预言家,也没有料想到这一年里中国车市翻天覆地大变化。
今年前三季度,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31.4%,市占率达到43.3%,比上年同期提升6.7%;下半年里,以成都、广州车展为标识,无论人气、话题还是热度,基本都是围绕自主汽车展开,无论过去多么“大牌”,跨国汽车的魅力指数都不再是那么足。
有行业人士评论,当下有两类品牌最不按照常理出牌,一是新势力,另外一个就是自主品牌。造概念、推配置、创噱头……随着汽车的属性开始淡化,外资品牌的吸引力也逐渐淡化。
事实上,过去两年正是弱势外资品牌由盛到衰的转折期。曾经百万辆的企业销量腰斩,包括韩系车、法系车、美系车,市占率逐年下滑。与之相比,自主品牌单车均价以及市占率不断上升。
很明显,倘若再以经济型品牌定位,或者是“性价比”,捷达面临的压力将越来越大。
对此王浩早有考虑,他告诉人汽传媒:捷达一定需要做出改变。“捷达的未来一定不是价格更低的大众,或者说更廉价、更经济型的大众,而一定是更中国化的大众。”
与一汽-大众旗下大众和奥迪品牌常“打胜仗”不同,受限于品牌和产品定位,捷达必须得“打硬仗”,王浩谈到。一味的装备竞赛捷达做不起,因为对捷达来讲,质量品质完全就是德国大众的标准,要求比较高,捷达先天就不具备成本优势。从产品端来说,有必要抛弃原来对标式开发设计逻辑,转为从用户的需求场景来倒推。
正如刘万佳所说,百花齐放的市场,压力和动力并行,捷达必须得更努力。中国市场足够大,只要突出自身的优势:德系好车真实力,就一定有捷达的空间。
04
进一步明确了定位,捷达的打法也更加精准。王浩介绍,2021年以来,捷达通过“品牌飞跃、体系创新、销量突围、渠道赋能”四位一体发力,正着力打造中国合资入门级汽车品牌新典范。
在品牌层面,捷达品牌坚持联动总部、区域、经销商的IP及大事件打造,围绕2021年热门话题及节点,做到四季出新,强势曝光。
在市场层面,借助捷达VS7熊猫版、黑锋版等升级新车型,发动传播攻势,提升品牌市场关注及潜客流量,咬紧全年销量目标。
在渠道层面,捷达目前已有327家经销商,通过共进平台、拂晓计划、薪火计划、培训强化四大平台,赋能终端提升运营能力。
在体系层面,开展数字化创新体系,借助大数据+小数据的组合洞察、APP智能推荐、企业微信等新工具,精准识别高潜线索,高效转化目标线索,形成本部、区域、经销商三级联动,提升终端集客能力。
四位一体发力过程中,一切行动的出发点都是“满足客户需求”。据了解,2021年,捷达品牌售后服务提出了 “精进体系、共情客户”的总体策略,以共情之心理解与识别客户诉求,解决客户问题。
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的市场举措正收获预期的效果,仅以西南市场来说,经过2年多的打拼,捷达品牌在西南区的市场份额已经与主流合资品牌齐平。
采访过程中,王浩向笔者透露了一个小故事。在一汽-大众员工文化节中,捷达销售事业部虽然人不多,但心特别齐,劲儿往一处使。继去年拿下拔河比赛冠军后,今年捧回了总冠军的桂冠。谈到这里,王浩欣慰地说:捷达的小伙伴们太希望证明自己了。
“这实际上也是捷达事业部一个缩影,干捷达的人,最珍贵的不是信心和决心,而是一种使命感,只有这种使命感才能让一个初创品牌立得稳、跑得快;只有背负使命,才能把大众都干不了的事情干成办好,我们也才能无愧使命,证明自己。”
捷达不容易,捷达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