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与供应商的共赢,一汽-大众是这样做的

2018-11-21 13:26:18 品质之旅 0 FavoriteLoading收藏

近日,记者跟随着一汽-大众“品质之旅”采访团,先后走进了一汽富晟李尔汽车座椅系统有限公司、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等优秀供应商,通过与这些供应商的沟通交流,了解到一汽-大众与供应商是怎样的攻克技术难关,保证产品质量的,也见证了一汽-大众与供应商相生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

不断进取 打造汽车座椅行业标杆

一汽富晟李尔汽车座椅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晟李尔”)是国内大型汽车座椅生产企业,主要设计、制造各类汽车座椅零部件,总成及内饰件产品。跟随一汽-大众的发展脚步,富晟李尔先后完成了东北长春、华东青岛、华南佛山、西南成都四大生产基地布局。座椅产品涵盖Audi A3、 Audi Q2、AudiA4L、Audi A6L等奥迪品牌座椅;Bora MQB、 Golf 嘉旅、T-cross等品牌座椅,实现了从高端车型到普及型车型的品牌全覆盖。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蝉联一汽-大众生产材料十佳供应商,2014年-2016连续三年荣获一汽-大众A级供应商,2017年荣获一汽-大众“卓越合作伙伴”。

“供应商无法跟上一汽-大众的脚步,就会被淘汰的。”一汽富晟李尔汽车座椅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息宇介绍说,“座椅制造涵盖发泡、焊接、缝纫、装配四大工艺,看起来似乎简单的步骤,但随着一汽-大众车型的不断更迭,一些前沿技术也相应地融入到座椅生产的每个环节。在这个技术提升的过程中,双方技术部门组成一个团队,针对一些新的技术和想法不断地在推动,使得每一个车型的更替,都能跟得上一汽-大众的要求和脚步,我们紧跟一汽-大众脚步共同成长”。

富晟李尔座椅正是通过与一汽-大众的合作,不断吸收国际先进理念,提升自身研发能力和生产技艺,现已成长为座椅零部件产业的中坚力量。从最开始的研发不成体系,到拥有将近100人研发团队,实验设备、检测设备已经非常完善,在注重发展自身实力的同时,与国际团队保持合作,满足国内外客户座椅的设计和验证需求。从一个座椅的制造,到一份驾乘的舒适体验,荣耀的背后,是富晟李尔始终坚守与世界先进技术水平接轨的初心。未来,富晟李尔将不断进取,积极创变,优化产品结构,以高品质的产品及服务打造汽车座椅行业标杆。

引进消化再创新 塑造国际知名机床制造企业

济南二机床始建于1937年,是国有独资企业。主要产品是锻压及自动化设备,包括精密机床和铸造设备,以及切割设备。也是国家级首批的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现有员工5000多人,作为一汽-大众前端设备供应商,济南二机床有着80多年的历史,一汽-大众的五大生产基地六个工厂,均大量采用了济南二机床的冲压设备,可以说,随着一汽-大众的快速发展,济南二机床也走出了一条独特发展之路。得益于一汽-大众对品质的苛求,对产品生产过程的严谨,济南二机床管理体系也得到快速提升,而长期的合作共赢,使双方都成为各自领域的佼佼者。

据济南二机床集团副总经理赵晋荣介绍,“从1980年开始由自主研发走向了引进,作为中国机械企业第一家引进企业,我们引进了美国威尔斯公司的产品。没引进之前,我们冲压设备跟国外差距三十年以上,引进以后我们迅速缩短和国外的差距,以至于到今天我们冲压设备能满足国内外各种汽车主机厂,无论是德系的、美系的、日系的冲压设备的需要。另外,数控机床也是一开始自己研发,但在1990年引进法国的技术。总的来说,我们这几类产品在计划经济时候国家专业生产,又同时引进了国外技术,通过引进技术的吸收消化再创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济南二机床技术,来满足国内外客户的需要”。

目前,济南二机床的冲压设备、锻压设备,已经遍布国内的各大主机厂,有的企业达到了百分之百,在很多企业,像通用或者是日产,包括雷诺,最新的PXCI全都是采用济南二机床的。因为合资企业用得好以后,济南二机床的产品就到了合资企业的外方。例如在2012年以后,美国福特无论是新建工厂,还是改造的项目,全部采用的是济南二机床的设备,在这之前采购都是德国设备。据赵晋荣介绍,“目前一汽-大众的五大生产基地,都有彼此的合作项目。与一汽-大众的合作,我们也得到了不断提高,特别是他们的严苛管理理念,严谨的管理水平,让我们获益匪浅。”

引领未来 制定行业国际标准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戴卡”)是国内第一家铝车轮制造企业,从1995年开始为一汽-大众的捷达车配套,1997年成为一汽-大众A级供应商。据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武汉琦介绍:“在戴卡发展过程中,一汽-大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对我们的培育、培养。另一方面引领、引导戴卡一步一步往下走,从给捷达配套开始,一汽-大众对戴卡体系建设、硬件水平的升级以及管理能力的提升,都做了非常重要的输入。通过一汽-大众这个平台,1998年开始给奥迪100供货,到2000年8月实现给德国奥迪供货能力,戴卡产品的市场开启了国际化,现在一汽-大众依然是我们重要用户,同时也是在支持培育戴卡进一步升级、进一步发展的核心用户。”

多年来,一汽-大众工程部门与戴卡联合进行项目管控,保证零部件产品质量。通过一汽-大众对戴卡实验室资质的认可,大大缩短开发周期,相比以往周期缩短4—5个月。此外,戴卡研发团队与一汽-大众博士团队一起攻克技术难关,并在一些产品上使用了新工艺、新技术,彩色透明漆、亚光漆、锻造这些项目正在研发当中。现在戴卡拥有全球最大的实验中心,具有强度、疲劳、刚性、腐蚀、老化等全套零部件检测的能力。戴卡自动化升级之后,没有停止脚步,步步深耕,实现了行业产业的一个引领发展。从制造车轮单一产品发展到了制作汽车轻量化铝合金零部件产品,共有5000多个专利产品,已经成为一个标准的制定者,每年要颁布一些国内行业,乃至国际的标准。

全价值链采购 培养集团化供应商

据一汽-大众采购总监张明介绍,目前采购部员工386人,而一汽-大众生产材料供应商792家,一般材料供应商1750家。也就是说,300多人管理将近2500家供应商,这么庞大的供应商数量给主机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确保采购的产品质量达到一汽-大众的标准?这是摆在走马上任不到一年的张明总监面前的任务,好在一汽-大众体系完善,多年来已形成完整的供应商管理能力。

在保证采购的品质上,一汽-大众目前正在推行“全价值链采购”的理念。张明解释到:“‘全价值链采购’就是不单单关注一个零部件、一个供应商和它所供应的零部件数量与价格,更应该关注它的上游,比如说整个原材料,包括它的工艺、装备、制造过程,一直到它供货停止以后售后市场的备件供应,所以体现全过程、全价值链的这种管理,不单单从实物零部件角度,整个过程链都要实现链闭环管理。对于供应商也要实现全过程、全价值链链式闭环的管理,从管理理念上提升。”

在张明看来,一汽-大众的发展是离不开供应商的,不管是产能的保障,还是利润的保障都需要供应商的参与,供应商的发展也会推动主机厂的发展,否则的话供应商今天供不上货明天有问题,那主机厂的产品就无法得到保证。为此,一汽-大众一方面培养供应商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培养集团化供应商。尽管成为一汽-大众的供应商门槛高,但只要进入这个体系,一汽-大众就不会轻易让你掉队,会加强对供应商各方面的培训。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也是一汽-大众成立27年,一汽-大众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但同时,一汽-大众以自身的快速发展,带动或拉动了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同步发展,甚至,有的零部件供应商已经跻身于同行业世界前列。这次的品质之旅,让记者深深感到一汽-大众对品质的严苛,无论对供应商的管理和要求上,还是质量标准上,都令人赞叹!(一汽在线 孙继宏)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