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业这块“肥肉”历来都是各行业觊觎的焦点,尤其近几年,随着世界能源结构加速向低碳化、无碳化方式演变,新能源成为全球制造业振兴、创新经济增长点和抢夺未来制高点的重要抓手,各行各业的“大佬们”纷纷进军汽车领域迫切想“分一杯羹”。
那么,汽车业是否那么好“揩油”?怎么做才能防止“消化不良”?综观这些跨界大咖们这几年的“血雨腥风”大概可看出一二。
高调进军 惨淡收场:颠覆传统汽车业没那么简单
乐视董事长贾跃亭和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这两位在各自行业十分“彪悍”的大神级人物,涉入新能源汽车这个“深水池”都落得十分“狼狈”。
乐视2014年高调进入汽车行业,声称“互联网+汽车”将颠覆传统汽车行业,贾跃亭曾傲娇地表示:“乐视是世界上最适合造车的企业”,并称“乐视不会放弃造车”,可经过一系列的讨债风波、资金危机、股权变动等“大事件”后,乐视造车的神话最终破灭。据不完全统计,乐视这些年共融资728.59亿元,其大举收购、狂揽版权、硬件补贴、圈地卖楼、痴迷造车五大方式烧钱超过1500亿元。
与乐视命运如出一辙的还有号称“铁娘子”的董明珠。
2016年正式进军汽车行业的董小姐,从一开始的举步艰难、捉襟见肘到后来的大刀阔斧、一掷千金,尤其在2017年,董明珠宣布银隆在全国部署11个新能源产业园区,同时开工8个,投资800亿,动作之“猛”让人咋舌。
然而,今年问题便接踵而来。据了解,今年年初,珠海银隆被爆拖欠供应商货款逾10亿元,供应商“珠海思齐”将银隆告上法庭。7月,江苏高院宣布对南京银隆的商用车不动产查封,期限3年,尽管后来双方“和解”解封,但对其影响不小。6月初,银隆终止“上市辅导”。同时间,银隆宣布裁员44%,达8000人,此前因为欠薪出走的人员已经络绎不绝。
汽车行业似乎没众人想象得那么简单。就连这几年发展势头旺盛的新势力造车代表—蔚来汽车,也逃脱不了亏损的命运。据了解,蔚来今年已经亏损超51亿元,将打算9月赴美IPO。据有关消息,蔚来方面希望通过IPO募集到超过20亿美元的资金,最终市值或高达370亿美元。但各方对这一举动似乎并不太看好。
相比董、贾二者的大刀阔斧、“闭门造车”,下面几位的发展策略似乎更值得借鉴。
百度:借助自身技术优势,单刀直入,直奔终极主题
在众多跨界大咖里面,百度的发展势头算是最为强劲的。技术出身的百度,进军汽车行业便直指难度最大的终极问题–自动驾驶。
早在2014年,百度已经启动了”百度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计划,到2015年底,百度对外宣布”百度自动驾驶汽车”已经实现了城市、环路和高速路的全自动驾驶,时速可达100km/h。2016年9月便获得了美国加州自动驾驶路测牌照。
百度不仅自己造无人车,还与传统车企强强联合。2017年,百度发布了一项名为”Apollo”的新计划,将向汽车行业及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伙伴提供一个开放、完整、安全的软件平台。就在当年下半年,百度就以Apollo开放平台与北汽集团车辆平台为基础,利用百度人工智能技术,计划于2019年前后实现L3级别自动驾驶车辆量产,到2021年前后实现L4级别自动驾驶车辆量产。
百度计划于今年7月底,[现在已经是8月中旬,查一下相关资料,这项计划的进展情况,然后将其具体时间呈现。]7月4日,百度与金龙合作推出的中国首款L4级自动驾驶巴士“阿波龙”已正式量产下线,并已拿到了日本订单。百度称已将该款车发往北京、雄安、深圳、平潭、武汉等地开展商业化运营;此外,百度还宣布将在2019年与江淮、北汽,2020年与奇瑞共同推出无人车。
阿里、腾讯、华为:“委婉”渗透,迂回前进
相比百度的“横冲直撞”、强势作战,阿里、腾讯和华为这三位“大佬”的战略“委婉”很多。纵观这三家造车之路,都是以与车企合作为主,提供智能化、互联化的软件服务。
阿里
自始至终,阿里介入汽车行业的切入点是操作系统,而未触及汽车企业的核心命题—— 行驶功能。在2017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拿着最新的AliOS系统与神龙汽车达成战略合作,未来将在智能化领域展开合作,首推东风雪铁龙的SUV车型。
这并非阿里在汽车智能化领域的首次尝试。早在2014年,上汽集团就与阿里巴巴签署了“互联网汽车”战略合作协议,主要在车载应用及相关的服务领域进行合作。2016年7月,上汽与阿里联合推出荣威RX5,号称全球第一辆互联网汽车,一年销售达23万辆,预示着阿里进军汽车整车业务获得阶段性成功。
2017年12月,阿里投资小鹏汽车,占股10%。近期又跟东风雪铁龙、福特汽车达成了战略合作关系。
腾讯
腾讯也是通过与车企进行深度合作从而慢慢渗透汽车业。正如马化腾所说:“腾讯要做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赋能者,而非颠覆者。通过与车企协同打造智能网联生态平台,让汽车成为未来生活的智能终端。”
2017年底,腾讯与广汽集团共同推出一款新车–iSPACE智联电动概念车,二者将在汽车前端和后端展开定制化开发,计划于2018年实现量产。
今年4月,腾讯与长安汽车正式签署了智能网联汽车合资合作协议,二者将以合资公司的形式,打造更为开放的基础操作平台和硬件平台,大力开展与智能车联网整体方案提供和运营服务相关的一系列业务。据悉,新公司的车联网产品将搭载在长安汽车最新车型上,并于年内发布。
此外,今年年初,腾讯公司还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这次合作当中,腾讯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智慧4S店”,通过微信和小程序为各车企提供更多更好的用户体验。
此外,腾讯自己还上线了微卡拉车管家(高端用车服务)、腾讯我的车(车生活服务)等小程序探索汽车行业。
华为
从2013年进军汽车行业开始,华为明确的战略都是以“车联网”的名义推进,主打为车企赋能。据了解,早在2014年,华为便与东风汽车联手开发车联网,后来也与广汽、上汽、长安汽车和一汽建立了合作关系。
2017年年底,华为宣布与欧洲第二大汽车制造商—— 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在车联网领域开展长期合作,基于华为OceanConnect物联网平台来构建CVMP(Connected Vehicle Modular Platform)平台,面向消费者提供新型移动出行服务解决方案。
华为负责人表示,立志成为全球“车联网”的老大,计划今年覆盖10万网联车。
小结:
从目前全球大环境趋势,再到各方势力矢志不渝要造新能源汽车来看,新能源汽车确实前景无限。但进军汽车业,需要从投资、到管理、再到技术,处处都要“踩对点儿”,不然“油水”没捞着还会落得“一身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