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与驾驶维修传媒新平台总监罗连
12月20日,由汽车与驾驶维修传媒主办的以“洞察产业变革,创想服务未来”为主题的2017中国汽车服务产业高峰论坛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成功举办。
本届论坛上,汽车与驾驶维修传媒新平台总监罗连跟与会嘉宾分享的内容是“看汽车后市场AI连接未来”。
罗连认为,AI将构建标准化、规范化、场景化、有体验感、高效率的汽车后市场。
如下是罗连在本次论坛上的演讲实录,编辑做了相关文字整理:
7年前流行“云”的概念,比如云计算、云存储、云服务器、公有云、私有云等等。那时我们做互联网产品,如果跟“云”搭不上关系,感觉自己已经被那个时代淘汰了。现在基于互联网各种“云”端的产品进入并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云概念的出现和云技术的应用,就是互联网方便我们生活、提高我们工作效率的积极典范。所以说互联网的伟大是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极大地缩短了我们对传统技能的认知时间,同时也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移动互联时代,内容的消费升级是当今主流,也是各大媒体及业界讨论比较多的话题,什么是内容消费升级呢?指的是人们因生活观念及生活方式上的改变,而产生的不同于以往的物质需求——“原本不需要的东西,现在却很想要!”内容消费升级也在随着用户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观念的改变而改变。
举个例子,买个水杯,现在要在水杯上印上我和女朋友的照片,也就是个性化的DIY需求。基于内容消费升级,随着新零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在全面赋能传统产业,与此同时AI也走进了我们工作、生活的每一个角落。AI是什么呢?不同的人给了不同的见解,以我的观点概括来说:AI就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去做过去只有人才能做的工作,或称机器智能、计算机智能。
现如今,AI技术不断进入到我们生活及工作,例如:生活中我们见到的3D电影、3D的打印技术、以及益智教育类的智能化机器人。工作上,我们经常使用互联网进行搜索、生物的特征识别、汽车的自动驾驶以及现在使用较多的智能客服系统。AI的应用范围和使用领域在不断拓展,比如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包括文字识别,还有现在应用比较广泛的人脸识别、医学影像、小米基因筛选、以及污染预报、网络安全、智能庭审记录等,这些都涉及到AI的应用。
从行业的角度来讲,AI技术的普及,推动了各行业的转型,包括个人、金融、零售、政府、能源、工业及交通等方面。在交通方面的应用如自动化的汽车、自动化的运输、搜索与救援、航空航天、以及无人驾驶、智能汽车等,都是引用了AI技术。AI技术进入汽车领域引发互联网巨头的造车大战,BAT等互联网公司积极联合汽车厂商采用AI技术研发智能汽车,未来的汽车也不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一个会看、会听、会说、会驾驶、会学习,甚至是会思考的机器人。基于目前物联网时代,我想我们应该重塑整个沟通结构,将原始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转变成人与产品的沟通。
互联网是上一个认知红利,下一个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AI。“互联网+”时代也是现在的主流,包括互联网的产品,线下和线上结合。但我相信“互联网+”的时代终究会被“AI+”的时代取代。若“AI+”的时代来临,汽车后市场该如何实现“弯道超车”呢?我认为汽车厂商需提高自己的服务认知,即满足用户的每一个需求,随着用户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来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当我们在追求满足客户需求服务的时候,通常以产品的用户体验做为衡量标准,但当你真正落地执行时,就可能碰到很多的问题。
比如前两年创业公司做的上门洗车服务,车主有洗车需求吗?当然是有的!那么为什么没有持续做下去呢?这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在当前“互联网+”时代,我们发现汽车后市场有很多模式,比如020平台、自营电商、特许加盟以及直控直营,这些模式有轻有重、各有特色,这些模式都需要强大的资金去做支撑。为了解决汽车后市场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价格成本高的问题,以及提高资源匹配效率,优化客户体验。互联网与汽车后市场加速融合,基于互联网出现的应用包括:O2O模式的上门保养/上门维修、汽车配件在线交易、二手车线上平台交易、共享用车、基于UBI的汽车保费设计等。
在我看来,基于移动互联网,用车养车问答类APP应用是将来的一个方向和趋势。以前车出现问题,一般第一时间打电话给熟人或销售员等人了解情况,但不是所有被问的人都了解实际情况,需要寻求很多资源才能去解答问题,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如果提供一个专业的用车养车问答类APP平台,问题能极速响应,并提供1对1服务、专业的精英技师团队以及丰富的案例资源,既能解答车主的用车养车问题,又能为车主节省大量时间,省时省力又省心。
另外,这个用车养车的APP应用不仅是一个问答平台,同时也是一个社区互动平台,车主交流经验、技师分享技能等。同时平台在基于智能共享、大数据、专业保障和行业经验等方面的核心能力,能帮助汽车厂商实现更高效、更智能、更具价值的服务体系,进而实现汽车厂商、经销商及车主三方共赢,同时在满足不同层次车主个性化需求的同时,培养车主的用车习惯,引领车主的消费理念,让车主合理化消费,开启用车问答生活新方式。
当然,产品本身一定要足够优秀,能够有极致的用户体验,操作起来特别爽。想要做好产品,前期的准备工作必须要做足。车主提问,必然要有专业技师去回答,因此,我们有专业靠谱的技师能更专业地帮助车主答疑解惑。此外,我们还提供海量的内容、强大的知识库,包括技师的案例、解决问题的案例、用车养车的案例,随时可供车主和技师学习。这个产品体验的背后是以“全链路智能的交互系统”来做支撑的。
因此,做这款产品:1、我们有一群特别重视产品体验的工程师,不断的更新迭代;2、一群特别尊重技术的产品经理,追求极致体验;3、一群特别死磕到底的市场运营,无孔不入。以上这三类人,也就是互联网行业经常提到的技术、产品、市场运营。这里我想多加一类,我们还有一群追求极致的技师,车主有问题,马上就会及时解答。那么未来汽车后市场的创新驱动力是什么呢?我认为,未来的汽车后市场肯定是一个标准化、规范化的市场,如何去规范化和标准化呢?我认为场景化、有体验感、实践感、高效率的内容应该是通过AI技术来实现。
众所周知,“我有引擎,能怎么用?”这是工程师的思维,“我要造车,需要什么?”这是产品思维,产品需要围绕细节去打磨,才能把技术发挥到极致,才能打磨出一个能感动用户的产品。我觉得这是很难做到的,正如乔布斯所说,“设计一个产品就是同时把5000样东西装进你的脑子,然后采用新的、不同的方式将这些概念不断组合以让它们相互适应,最终得到你想要的产品”,我觉得很伟大。所以打造出能感动用户体验的思路,才是研发产品的核心。任何一款产品都需要具有开创性,从应用工具到内容,那么开创性的产品也会引领汽车后市场出现巨大的浪潮。
如何将产品体验发挥到极致,之前的工具延伸到现在的内容,我认为AI技术势必将重塑整个汽车市场产业的格局,同时将对汽车行业产生重大颠覆性影响,“智能+X”将成为汽车行业创新的源动力。AI将在汽车研发、供应链、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等领域取得广泛应用,催生新的业态和商业模式,从而引发汽车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智能产品:无人汽车、智能汽车包括智能业务:智能制造(工业4.0时代,中国制造2025)、汽车后市场的智能服务、营销售后服务、金融服务以及共享用车,都是当今汽车产业时代发展的产物。
“汽车后市场AI如何连接未来?”我认为,还是在智能服务方面,在未来对于厂商而言,汽车维修技师将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技师身份,他也是一个销售员,技师的职能将会发生转变。如何通过AI技术让汽车准确的定位到故障?可视化、场景化的帮车主解决问题是将来的发展趋势。同时也帮助厂商扩大市场渠道、建立客户信任、实现技师价值最大化。对于车主来说,谁能够定位精准,谁能快速地解决问题,车主肯定就会选择这个厂商。因此,对于车主来说,未来AI技术发展到可提供可视化、场景化定位时,车主肯定是选择能帮我快速解决问题的服务商,少走很多弯路,省时省力还省心。
目前AI在整个汽车后市场发展的进程,线上引流-O2O-智能硬件-大数据-智能服务,从线上到线下,我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就是将车主引到线上来,线上与技师沟通提出问题并解答。但是现在智能硬件大数据时代,从线下人工服务到线上智能服务的实现,我觉得还需要一定时间去验证,还有一段路要走。我相信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快速发展,我们不断地努力,这个基于AI技术下的智能服务的模式不久就会实现。
未来,车企的战略发展应该有新的视点,如何利用AI技术去引领用户体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营收,这些也是汽车厂商非常关注的问题,这个解决方案需要我们一起去努力。那么,未来中国汽车后市场最大的机会是什么呢?我认为是“AI+软件+硬件+服务=A2B2C”。在座的各位可以对号入座,我还缺什么?软件?硬件?A2B2C 这是一个新的模式(AI+B端+C端的商业模式),通过AI连接汽车后市场的B端和C端,未来的服务时代,一定是AI技术下智能服务的时代。
最后,我相信未来是人与AI共存的时代,AI将成为社会的主流趋势,将渗透到每一个行业、每一份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