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朝阳体育中心的路上,不时传来阵阵低哑的轰鸣声,不过这种露骨的声音并不是从某款高级跑车发出来的,而是出自一款白色的长江750三轮摩托车,俗称“侉子”。即使价位完全不是一个级别,侉子能提供给人的感官刺激丝毫不输于任何一款超级跑车,如果说超级跑车是高调炫富,侉子就是是低调奢华,更别提这种过于狂野不羁的侉子是由一个女人驾驭的,她就是我们本文的女主角,王小剑。
一路上,同行的白老师一直赞不绝口,他认为女人和侉子的组合确实有点意思,我艳羡的同时环顾了一下四周,很显然,路上的行人已经百分百被王小剑驾驭侉子的行为所吸引。对付那样一台大型机器,她驾驭起来是那般娴熟,走走停停完全在掌控当中。实际上,驾驭侉子摩托车要比普通两轮摩托车更有难度,不仅需要油门离合的适度配合,还要对车辆自身状况非常熟悉,只有这样才能克服由于重心分布不均导致的左右摇晃问题。在王小剑看来,她跟车之间有某种关系,车感是与生俱来的,第一次接触侉子时完全得心应手,驾轻就熟。
与侉子的渊源要从2006年说起,王小剑参加发小婚礼,8辆侉子车参与了迎亲队伍,当时的她有些震惊,又有些痴迷,又或者说是一见钟情,复杂的感受注定了她与侉子走过一段不可割舍的路。从婚礼回来之后,她就开始谋划购买一辆属于自己的三轮摩托车,在跟父母提及这个想法之后,并没有得到家人认同,她只能依靠自己微薄的收入和存款,偷偷购买了一辆24 kW的蓝色侉子,并加入了北京的侉子俱乐部。22岁,没有摩托车驾驶证,没有任何经验,她便开始了自己的侉子之路。她和侉子族们一起将买来的长江750喷涂成喜欢的颜色,开始玩改装、组建联盟、开着侉子到处去旅行。
2006年5月20日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王小剑开始第一次团队出行,50辆侉子车组织了一场公益活动,为通州小学的学生捐献文具。从朝阳北路到通州,距离说短并不短,首次出游的她略微紧张,整个路上都力求跟上车队,小心谨慎,后来开始慢慢放松,到了弯道路段,良好的车感促发了她的自信,从而圆满完成了这次任务,而这也为她以后的出行增添了信心。增驾D本对于轻车熟路的小剑自然不是难事,面对教练,她尽量保持初学者的态度,先是顺利完成了两轮摩托车的一圈试驾,教练鼓励她去尝试侉子时,根本没想过眼前这个女生真正厉害的本领是驾驭侉子,上车之后的她有着极大的自信,突然间人车合一,做S穿锥项目时本该一挡完成,她直接3挡完成,整个一圈下来,教练惊呆了,并通知她将来直接参加考试即可。
侉子摩托车的设计蓝本来自宝马R71,德军专门为二战准备的军用三轮摩托车。二战结束后,中国获得了R71的制造技术,研制出了军用版长江750并大量生产,为中国摩托车历史写下了重要的一页。长江750是一款继承产品,它几乎保留了宝马R71的全部特征,横跨多半个世纪的历史可谓是经典之作。同样作为摩托车,侉子和两轮车有很大的不同,现代摩托车追求的更多是速度,侉子速度慢,却有一种粗糙生硬的感觉,这也是侉子族喜欢它的原因。四个前进挡外加一个倒挡,直接用发动机推动的倒车速度高达16 km/h!侉子流入民用市场之后,军队的几名人员曾驾驶长江750出入北京市区,很多车迷就跟着效仿玩起了侉子。王小剑加入侉子俱乐部的时间较晚,其实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侉子就成为了一种时尚。那些侉子追风者有60后,也有90后,但是追风的女生数量真的是非常少。
谈到为何喜欢时,她说到爱好的国界并不分男女,男人所追求的军旅情结,女人同样可以。她并没有把骑侉子车这项爱好当作一个吸引人的谈资,不是为了拉风,更不是为了炫耀,只是单纯的喜欢,没有它在的时候会感觉浑身不自在。
作为一个后来者,王小剑对于侉子的了解以及购买侉子的渠道却比其他追风者更有优势。她所收购的第一辆蓝色长江750只花了2 500元。这辆车除了拥有更大的功率之外(市面上主要的侉子发动机功率分为18 kW和24 kW两种),还使用了军车的车架,因为军用车辆的老件更为结实,因此也更受到追捧。这辆蓝色守护神陪伴她半年,一位朋友愿意用一辆1997年生产的黑色侉子与她交换,附带着京A牌照。
为了照顾家人的情绪,她并没有骑侉子长途旅行过,只是穿梭于街巷、出没于野郊,在突突震天的轰鸣中,零距离感受空气和风的味道,用这台特殊的机器表达自己的情感,演绎着独一无二的人生景致。第二年,王小剑已经成为了一名熟练的侉子车手,并且又购买了两辆属于自己的侉子车型。而在她频繁收车、换车期间,她也结识了她老公,一位侉子店的老板,这是她最为欣慰并且值得骄傲的一件事,这个男人曾带着她走过很长的路。对于一个女人而言,这是一幅让人感动的场面,一台侉子,一个属于自己的男人,足矣!
谈到北京禁摩的时候,小剑显然有些失望,在长江750被禁止上牌的今天,想象这个有着德国纯正宝马血统的摩托车在当年是多么的辉煌耀眼,水滴型的大油箱、流线型的挎斗、车形古典大气;车架坚固、布局合理;机械部分简单耐用、便于维修;发动机马力大、声音震撼,堪称以严谨和理性著称的德国工业设计的经典。
最老的长江750已经越来越少见,市面上的侉子几乎全部是老车翻新,而越老的侉子也越值钱,19世纪60年代的老车和老部件最受追捧。直至今日,收藏侉子甚至有些收藏古董的意味了,再不被中国制度认可的情况下,有大批的西方人对这个具有怀旧意味的中国品牌着迷,长江750在欧美市场上叫“Black Star”,是怀旧玩家的宠物,提及此小剑甚至有些羡慕西方国度的自由和潇洒。
细细回味这一路,并没有经历任何大波大澜,侉子的存在,就像手边的手机一样自然,需要时,便开出去走走。其实,这也是爱好的一种,谁说执迷一物就必须落墨沉重,铿锵激越呢?云淡风轻的追逐恰恰也是深爱的一种。
(《汽车与驾驶维修》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