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靠加大排量,以高油耗为代价来换取车辆性能的提升已经成为一种逐步被抛弃的手段。相反在恰当时候,推出小排量车型,以更灵活姿态去应对市场的变化才是上策,即便是豪华品牌也是如此。而我眼前的英菲尼迪G25 Sedan正是这么一款车。
注重出身和历史似乎已经成为豪华品牌约定俗成的规则,面对G25时我依旧不能免俗。作为英菲尼迪品牌中最受欢迎的车系,G系诞生于2002年,从刚上市起就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为英菲尼迪品牌的推广立下了汗马功劳。经过4年的积淀后,第二代G35在美国市场上市并取得了不俗的销量成绩。之后在2008年为了适应市场的新形势,英菲尼迪又推出了G37车型来取代G35。时光荏苒,在G系列诞生8年之后的今天,G25首次出现在了消费者的面前。
如果不是尾部的标识,仅凭外观很难让人能分得清G25和G37的区别。可能是设计师也认为任何小的改动对于G系列车型都是暴殄天物,所以G25最好的选择就是全面继承这一外观设计,事实上,它们在外观方面几乎完全一致。其实很多消费者喜欢G系列就是从它那堪称完美的外观开始的。波浪线条设计的发动机舱盖配合短前悬和高腰线的侧面,以及圆润有型的尾部,共同打造出G25行云流水般的流畅身形。正如G系列的设计理念“隽雅于型”所表达的一样,这一非常具有中国古典特色的词语用在G25身上显得非常贴切,再结合其与生俱来的运动天赋,确实有一种超凡脱俗的灵气,我想这是每一个爱美人士都难以抗拒的。
如果你认为G25仅仅是靠外形吃饭,我想会有很多人提出抗议。其实这款车最特别的地方还在于那款最新搭载的2.5 L V6发动机。该发动机是日产VQ系列的一个衍生品种,最大功率173 kW,在4 800 r/min时可输出峰值扭矩为253 N·m。城市道路上,该发动机表现得非常从容,大部分时间内转速都维持在较低的水平,驾驶舱安静异常。加速踏板灵敏之余又不乏沉稳,动力是挥之即来,尤其是红灯之后起步加速时丝毫不拖泥带水,加上靓丽的外形,G25一路上赢得了不少的回头率。
到了高速路段,G25才有了真正的发挥空间,配合带有自适应学习程序的7挡手/自动一体变速器,整个过程让我印象深刻。在急加速体验中将加速踏板踩到底,转速表指针直逼红线而去,强烈的推背感瞬间产生,发动机飘然而上的声线也打破了驾驶舱持续的宁静,令人亢奋不已。整个加速过程几乎是一气呵成,漫长的高速公路带来的疲倦也在这一刻一扫而光,而我所能做的就是专注于手中的方向盘和与前方车辆保持恰当的距离。考虑到安全我们并没有去试探G25的速度上限,但中高速行驶时依然能感觉到源源不断地推力。值得一提的是G25搭载的这款7挡手/自动一体变速器的自适应学习程序表现出色,对驾驶者的意图领会比较到位,在急加速过程中可以直接跨挡降挡,降挡之后的补油也非常及时,我想这也是G25拥有出色动力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在高速状态时,在主动转向系统的作用下,G25的方向盘也比要比低速时沉重许多,给驾驶者很强的信心。
得益于后轮驱动和54:46的前后轴质量分配,以及前双叉臂、后多连杆铝合金悬架组合,G25在操控性和舒适性方面也有上佳的表现。在一段蜿蜒而上的山路上,G25在连续通过弯道时表现非常从容,进入弯道时指向清晰,即便是高速入弯也不会出现转向不足的情况,这正是后驱车带来的好处。同时弯道中较小的侧倾并不会过多的影响到乘坐的舒适性。而在经过减速带时对振动的过滤也恰到好处,换句话说既不像天籁一样温柔得让人想睡觉,又不会像宝马3系一样将路感表现得极度夸张。
对于熟悉英菲尼迪风格的人来说,G25内饰整体布局并不会感到陌生。无论是用料还是做工都显示出了日系豪华车一贯的细腻精致,而铝合金材质点缀的内饰面版也很好的平衡了深色内饰所带来的沉重感。粗壮的真皮包裹方向盘手感不错,上面还集成了多媒体控制和换挡拨片,对于运动爱好者而言,后者将是一个绝佳的伙伴。
配置方面,G25也没有令我们失望。全面的安全配备自不必说,电动真皮加热座椅、7英寸液晶屏、GPS导航、倒车影像、10扬声器Bose?音响系统和带有等离子净化器和葡萄多酚过滤器的双区域自动温控空调系统也为我们带来了高品质的享受。另外还有实时道路交通信息系统(RTIC),可以通过FM多重的方式收听高密度实时交通信息,并可通过车载液晶屏显示各路段的交通拥堵状况,从而为驾驶者提供最佳的行车路径导航。不过遗憾的是杭州并没有开通此项功能,我们也无法领略到它的便捷。至于后排腿部空间,G25并没有把2 850 mm的轴距发挥到极致,但和目前大多数B级车相比并不落下风,即便是接待商务伙伴也不会为你跌份儿。
G25一共推出了运动版和豪华运动版两款车型,其中运动版售价为38.8万元,豪华运动版为39.8万元。配置上的差别在于7英寸液晶屏、倒车影像、GPS导航、车载蓝牙电话和一些运动套件。结和这些配置和1万元的差价,豪华运动版的性价比更为出色。
(王建伟)